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示

放心农资 赋能“三农”

2024年度市供销社机关党建服务品牌

来源:镇江市供销合作总社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12-07 10: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直接关乎农业生产和农民丰收。市供销合作社作为扎根在三农工作一线的为农服务载体,始终将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牢牢抓在手中。近年来,市供销社不断发挥全市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积极担起“供”的责任,拓宽“销”的渠道,不断构建完善覆盖全市的农资保供网络。自2022年创建放心农资,赋能三农’”党建服务品牌以来,将党建工作贯穿农资供应工作主线,打造以品牌放心、质量安心、配供省心、管理顺心、服务暖心为标准的五心级农资供应服务品牌,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安全实惠、放心周到的农资供应服务,也为全市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激发为农服务“新动能”

发挥市供销社机关党建的引领作用,将农资供应等为农服务工作同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持续多年深耕农资惠平台建设,发展线下网点和线上销售。组织党员赴各涉农市、区开展实地调研,不断完善全市农资服务网点结构,提升服务标准和质量。创建标准化农资惠智能服务平台,集农资展厅、庄稼医院、农技培训、资讯行情等功能于一身,根据田亩情况为农户定期推送定制化种植用肥用药建议,不断提升农户消费场景体验。在全市范围设立31个农资监测点,通过农资惠服务平台,实现农资市场供求及价格、病虫害测报、农资商品质量等相关信息共享,累计为农户节省种植经费数千万元。注重运用新媒体、新形式、新题材加强对服务品牌进行立体式宣传,邀请专业团队制作说唱音乐短视频,在全国供销系统广泛转发传播,制作《放心农资· 赋能三农》党建服务品牌主题曲,在全市各大农资销售网点数字大屏循环播放。今年以来,市供销社服务品牌宣传报道在《新华日报》《镇江日报》等各类传统纸媒上共刊登11篇,移动端媒体上推送9篇,学习强国省平台推送2次,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上转发量千余次,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20万次,同时也助推镇江机关党建服务品牌热搜度进入新的量级。

二、坚持以粮食安全为准绳,供好农民群众放心肥

以打造放心农资品牌为重点,突出绿色农资特征,建立高标准、低残留农药化肥绿色名录库。推动绿色农资进村入户,提升放心农资口碑美誉,农资销售客户群体与日俱增。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农资销售企业发展至10家,农资惠销售网点78个,实现全市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前三季度,全系统共销售化肥65752.6吨,农药1613.4吨,农膜457.1吨,农资销售全市占比超6成。积极推进农资储备中心建设,丹阳市和丹徒区农资储备中心相继建成,目前全市共建成规模以上农资储备中心4家,农资储备能力超3万吨。截至当前,全市系统已储备化肥9640吨,农药137吨,秋种秋播农资需求得到有力保障。严格制定农资准入标准,组建农资企业服务联盟,严把农资货源渠道质量关,形成全市农资安全首道屏障。从2013年开始,每半年集中组织开展1放心农资惠千家行动,定期对系统内各农资配送中心和销售网点开展全方位检查。建立农资质量可追溯管理机制,抓好市场整顿和质量抽查,持续探索保障农资消费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系统内销售农资质量安全,不断擦亮供销社农资供应金字招牌

三、坚持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下好生态宜居一盘棋

贯彻落实《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扩大农药集采统配实施范围,从主要农作物向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组织党员赴各市、区社推动零差率农药品种选择、招标、配送等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原则,努力扩大农药集采统配实施面积、亩次和惠及人群,今年以来全系统已配供低毒高效零差率农药60余吨,服务面积41.7万亩、111万亩次,为农户节约成本600余万元。依托社有农资龙头企业,建成4家高标准农资区域配送中心,形成覆盖镇村最后一公里的农资配供网络,同时推动农药、化肥并网经营,打造覆盖涉农市、区的农资应急储备中心,有效增强农资价格波动风险应对能力。依托系统内农资经营网点,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52万件、废旧农膜119.9吨,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令农村生态更加宜居宜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供销社将在五心农资标准体系建设基础上,强化农资保供网络建设,深入实施五转五提行动,有效融入主体、渠道、经营、服务、品牌、质量等要素,持续打造供销社农资保供服务一张网,进一步做优放心农资,赋能三农供销党建服务品牌,助力全市乡村振兴。

(一)推动独立农资品种向“放心农资”品牌转型,为“一张网”提质。着力解决农资供应品种规格不一、质量优劣不齐现象。一方面,品牌宣传和销售网络建设两手抓,提升放心农资品牌知名度,提高乡镇农资销售网点覆盖率。另一方面,严把农资货源渠道质量关,定期淘汰一批群众反映差,投诉多的农资产品,从产供销收储运全流程建设入手,严格农资质量管理标准。

(二)推动农资直进直销向农资应急储备转型,为一张网提能。一是加强对全市农资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及时指导县级社做好农资储备供应工作。二是构建--三级农资应急储备中心,指导系统内农资经营主体以战略性应急储备供应代替市场性直进直销,加强农资动态储备。三是积极推进全市农资保供联盟建设,形成聚合需求、优选农资、规模采购、直供农户的农资供应服务新模式。

(三)推动传统农资售卖向智慧农资应用转型,为一张网提速。以智慧应用丰富农资供应模式。一是积极落实农资购买实名制、数量定额制,以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接入农资管理系统。二是建设智慧农资供应网络。增加线上农资销售模式,推动线下传统销售转变为线上点单线下配送的数字智慧运营。三是拓展新媒体农资销售方式,打造直播销售、村组团购配送等新消费模式,以农资网上跑代替农户线下跑。

(四)推动单一农资经营向综合农资服务转型,为一张网提效。推动供销社基层农资网点成为专业农资供应服务综合体。一是创新农资综合服务模式。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废弃物回收、肥药集采统配等工作有机融入,充分放大农资综合服务效应。二是构建农资综合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县、镇两级农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资综合服务主体。三是聚焦小农户、散户生产经营特点,依托农综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载体,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五)推动农资网点供应向农资体系供应转型,为一张网提档。建设成体系、能供应、有保障的农资供应网络。一是推进农资网点布局。创造条件恢复和建立县级全资配送中心,重点建设镇级仓储中转站,大力推进农资网点进村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农资惠网点提档升级,开展农资经营放心示范店建设,营造诚信经营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对农资经营主体信用等级分类动态监管,定期向社会发布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有效预警和引导农资消费。

文章关键词: